作者:谢涵颖
最近结束了一系列LMI(美国领导管理发展中心)-- EPP(Eeffctive personal productivity -- 有效的个人生产力)课程的学习。
最为深刻的感受是,整个课程,不论是在教练的启发下,还是在跟同窗们热烈的讨论中,又升级了自己澄彻思考的能力,也是向下扎根的能力。
这在喧嚣、浮躁、不确定、快节奏的当下实属难得。想从三个维度做总结和分享,希望能给有兴趣在未来持续提高个人和组织效能、领导艺术、管理技能和不断自我突破和成长的伙伴们一丝参考和借鉴。
第一,EPP课程的三个重要收获;
第二,为什么选择EPP;
第三,结果=清晰目标+有效方法+持续行动;
01
EPP课程收获良多,重点有三
其一,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当下的状态,提高自我认知。
其实这点特别重要,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在向外看。学习新知、了解趋势、探索外界。其实,人最应该探索和发掘的是自己。“我是谁?想成为什么?为什么?” 。了解清楚自己和自己的需求,就能大大提升动机,坚定过程,实现结果。一个自我认知极强的人,所能撬动的潜力也是无穷的,而这需要探索自我认知背后的自我形象。自我形象是有关自我的图像,是期望呈现给别人的形象、个性和特质,极大的影响着个人的表现。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怎样去做事情。认定自己成功的人,会将自己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产生丰硕成果的建设性活动中,并取得成果。从此次课程中,我也清晰了有关自己的自我形象,我希望自己是优雅、智慧、利他且高效的终身成长者,这对我厘清当下和确定未来很有意义。
其二,全方位领导人的理念和工具,不仅能应用在事业版图,在家庭教育领域,也有出其不意的收效。
通过课程的一系列深入学习和练习,对于目标管理当中的目标设定、跟踪、反馈这些环节,借助高效的工具取得了更好的结果。当目标落实在文字上时,更能对目标本身有深入、清晰的思考和执行。
我将这个工具和方法分享给初中的神兽,每月初,提前拿出固定的时间思考这个月度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并拆分成各阶段到每周,再在每周初提前将本周要实现的目标进行计划和时间安排,在每天按照轻重缓急、优先顺序,以周目标为指导原则,制定日计划,并在每天复盘计划完成情况。
经过1个月的实践,我发现鸡飞狗跳的时间少了,母慈子孝的时候多了。因为他应做没做而引发的争吵也大大减少。有了目标制定、追踪和总结的工具,神兽跟着工具就能一目了然的梳理出服务自己目标的重要事项,并逐一完成。达成既定目标也能不断给他带来成就感,激励他更好的做规划和时间管理。正向循环的习惯在逐步优化中。这个收获纯属意外。
其三,收获了一批优秀的同窗。
LMI课程的另一大魅力,与我而言,是能与优秀的同僚们进行讨论、分享、思维碰撞,进而产生智慧的火花。这种学习的模式,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实践。也见证了优秀的人一直在持续学习、终身成长。
在我的同窗中,有完成4轮融资的科技公司创始人,做为90后青年才俊,记忆力爆表,逻辑思维缜密,智商超群,创意无限,虽然年纪轻轻就拥有估值十几亿的公司,却依旧虚怀若谷,用他犀利的眼光和细腻的态度,为每一次课程贡献智慧的光芒,从他身上,看到了新生代创业者所具备的勇气、求实、探索、成长的综合素质。通过2个月的课程,也看到了他身上发生的一些微妙而积极的变化,备受鼓舞。
还有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兼理事长,前央视主持人,长江商学院校友,明明能靠颜值,却偏偏一身才华,还选择公益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有能力有大爱。三年前她就参加过EPP的课程,此次已是复训,她的基金会已经借助高效的体系、流程和工具做到自身领域的头部,为超过数万个家庭带去过爱心救助。整个课程中,也分享给我们很多关于自身企业的管理实践和心得,使同窗的我们都受益匪浅。
其他同僚中,还有国企中层领导梯队的先锋主力,有企业各级主管干部和骨干人才,他们借助自身的闪光点和优势,都能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给到其他学员启发和不同视角的补充,让课程体验更饱满、有宽度、有深度。
02
为什么选择EPP
LMI拥有独特而完成的全方位领导人发展体系,历经50多年、80多个国家、用近30种语言的时间,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培养50000名领导者,为组织和领导者带来可衡量的结果,有效性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证明。
走心的说:
EPP是个人和企业上行的台阶,是践行的法宝,能厘清正确的事儿,能让我们在向下扎根后茂盛的向上生长。
初次了解EPP,是公司里有2个VP,2个总监,1个经理陆续参加了培训课程,收到了一些不错的反馈。但当时忙忙忙,总觉得没有时间学习。
再度深入了解EPP,是时隔2年之后,在我前任领导的力荐下,对整套课程模式有了全面的了解。
EPP的授课模式,与以往大多数的培训挺不一样。不靠老师卖力讲,学生拼命记,最后听着乐呵,培训结束后该干啥干啥,行为和结果发生转变的概率低。
在EPP课堂上,是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参与的每一位学员。借着提问,引发学员思考、讨论、分享。在讨论和分享的过程中,常常有一种拨云撩雾、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些知识和道理虽然司空见惯,但讨论过后,常有被刷新认知的感觉。尤其是经由教练提问,引发自己澄澈思考之后的回答,更接近事情的本质和真相。这远远比别人告诉你应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要奏效的多,因为答案是自己深入思考后得出的。
由此可见,EPP是关于帮组织和个人想明白、做正确的课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践行”。在组织里,有时老板想明白了,但员工没明白,老板也没让员工明白,就有了南辕北辙,步调没法统一,结果没法达成的问题。所以践行的首要是做好目标管理。大方向对了,努力才有意义和价值。
总结来说EPP课程吸引我的有三个地方:
· 授课形式
· 课程的启发性
· 借助课程里的体系、工具以及教练的访谈,最大限度将目标转化为结果。
03
结果=清晰目标+有效方法+持续行动
想明白,做正确,其实并非易事。
EPP课程在我看来,亦像是埃隆马斯克的火箭发射基地,帮助个人或组织,明确方向、清晰目标、高效过程、落地结果,借助一整套体系,一步步完成预先设定的、有价值的目标,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成功。
这套课程里,通过对自我形象、价值观、态度、自我激励方式、个人优势等方面的梳理,结合当下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澄澈思考自己面临的挑战和选择,将挑战转化为可衡量的目标。通过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工具,培养我们将想法变成可实现的目标、将目标付诸行动、并最终达成目标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EPP的课程当中,提供了很多的千锤百炼出来的管理工具。只需要学会使用这些工具和模型,亦步亦趋,即可深刻理解和践行其背后的理念和精髓。在西方的理念中,管理不是玄学,而是一系列摸得着、可复制的办法和手段。这些工具和框架,就是用来帮助感知、理解、共识、落地的法宝。
比如:
不会做目标管理?拿出“目标计划工作单”,十分钟的时间,你亦可有一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感觉;
不会做计划?“月度、周、日计划表”帮助我们轻轻松松按照轻重缓急、优先顺序,拆解的清晰、明白、可执行;
不了解自己当天的计划落实和时间分配情况?通过“个人生产力分析工作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解自己每天的“战力”分配到了哪儿,分配给了谁。这个对企业领导人和高层尤为重要,该花在战略和核心人才上的时间,就不能花在执行层面的琐碎事务中,很多领导人每天喊忙忙忙,却没有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还不自知,通过EPP的工具是特别好的梳理和复盘;
在沟通、会议、授权、辅导,抗干扰、防拖延、危机管理上都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具辅助,借助这些工具了解自己当下的行为习惯,并养成新的更高效的工作习惯,就能达成与目标匹配的结果。
经过2个月的学习和刻意练习,我在事业、生活和教育三个维度都圆满达成了自己预先设定的目标。这结果令人很鼓舞。每一次课程,都是一次洗礼。让我对自己、对当下、对未来都越来越清晰。
写在最后
当然,对于某些管理内容,比如沟通、授权、团队协作领域,EPP课程是构建一个初步框架和提供一些重要工具。但作为初阶课程,框架更重要。至少让我们知道,有些问题属于框架中的哪一块,可以更有效率的去从那个角度切入思考和分析。
LMI的系列课程,最终是培养全方位领导人。这个理念我很认可,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团队。在你能理解、激励和领导别人之前,你必须首先理解、激励和领导你自己。
很庆幸参加了EPP《有效的个人生产力》的学习,也很期待高阶的课程,如EPL《有效的自我领导》,EML《有效的激励式领导》,ESL《有效的战略式领导》的学习。
相信,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人生和管理的平衡,挑战和困惑也会迎刃而解。
日拱一卒,略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