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I

Team

LMI团队

领导力发展顾问

最佳精彩分享

首页 / LMI团队 / 最佳精彩分享
LMI中国领导力峰会|图漾科技 费浙平:一个科技创业团队的管理实践分享(演讲全文)

图漾科技(Percipio.XYZ)是全球领先的3D机器视觉供应商,为工业和行业应用提供高性价比的3D工业相机和配套软件方案。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南京、深圳和广州设有研发及销售服务中心。
基于创新并拥有核心专利的3D视觉技术,图漾不断推出富有竞争力的产品线,满足工业自动化、工业测量、物流科技、商业应用和其他多种场景,产品出货量已经全球领先。

“挑战・突破・超越”第二十届LMI中国领导力峰会上海会场,上海图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CEO,费浙平先生在现场进行了《一个科技创业团队的管理实践分享》主题演讲分享。
以下为费浙平先生演讲全文,与您分享。

非常高兴参加了LMI课程的EML班,跟着Susan周昱老师一起。LMI课程它额外的价值所在是,它不仅仅带给我教程的作用,还有Susan老师带给我们的一些指点和指导,同学带给我的触动和管理经验都很多。虽然大家处在不同的行业,但是面临一些管理流程上的挑战问题,不论是人的挑战的问题,资金、产品、交付,还有毛利的问题等。在本质和规律层面上,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所以同学之间讨论的价值,真的是超乎想象。
七、八年前从3个人到现在大概120个人,从没有融资起步再到今天,我们每年都融资,一共八轮。图漾科技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在工业核心产品层面做技术创新的一家硬科技公司,我们做硬件,但灵魂其实是软件。所以在我分享之前,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图漾科技的背景。
我们是科技型的创业公司,专门做工业市场,所以大家不太经常听到我们的名字,也可能用不到我们的产品,但我们有非常强大的愿景,就是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可以惠及给全世界的每一个人。
目前我们公司有120个人,我们的特点是从事比较新的技术创新,我们没有做非常热门的进口和国产替代,我们有20%的收入是出口,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在海外行业里面也是相对比较领先。
一切都非常的美好,但有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和挑战在我们面前。我们是个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是个小蛋糕,是小蛋糕里面的世界第一,但还是不够大。我们还面临很多传统的技术创业团队所面临的管理层面问题。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刚结业的EML学习收获;第二个是公司的运营管理当中碰到的问题,得出的经验分享。


学习EML的收获

在座参加过LMI课程的同学都做过这样的PPT,回答过这样的问题,不同的课程对我的作用,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改变。我马上想到了衣柜,衣柜并不生产,它只起到了整理收纳的作用。同样的,LMI也不产生知识,也不创造新的观点和新的管理理念,但是它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呢?今天上午,Charles(LMI中国总裁 乔学臣)讲的流程和方法,它其实就是一个结构化的东西,我想在座的每一位都学过很多的管理经验知识,大家不缺认知,但我觉得在结构化上面不一定就能做得很好,因为同样的知识,不同的结构化它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认知和作用。对我来讲,EML的学习让我找到了自己结构化的一些方法。有了结构化之后,我对很多事情就会产生逻辑,有了知识点、结构化和逻辑,就有可能对我实际的工作发生影响。
所以衣柜这个类比,是它把我很多的衣服进行了归纳整理,井井有条。也就意味着我在实践工作过程当中,解决人的问题,还是解决技术的问题还是要解决供应商或者是钱的问题,我的思路会井井有条的,这个我觉得是需要反复地强化训练。在EML的课程中,教练给我很多的指导作用,以及在同学们身上学到非常多的务实的实操层面的东西。
正在写这个PPT的时候,我看到了这句话:
如果你们只是记得一些孤立的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么你们无法真正地理解任何东西;如果这些事物不在一个理论框架中相互联系,你们就无法把它们派上用场;你必须把经验悬挂在头脑中的一个由许多思维模型组成的框架上。
如果你有很多的事情知识点,没有一个好的逻辑框架,没有一个好的结构化思想,其实并没什么用。一定要找到一个非常顺的逻辑,把所有的知识点串起来,那么它的作用就会非常的大。

关于我个人的行为和态度产生的改变: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课程过程当中才发现这些问题,才采取行动做了明显的改变呢?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重要的。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包括公司的、团队的以及自己的,时间久了会适应与这些问题共存。我觉得参加一些课程来解决如此简单直白的问题,似乎也不是那么困难,但需要有契机,有一个力量,需要身边有人来盯着你。在EML课程里面我们要做作业和汇报,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当中会有起伏,偷懒,会有被别的工作耽搁等等,但我特别欣赏EML它持续的学习时间长,能做到间隔重复的一个过程。


管理实践思考分享

我特别欣赏这句话。不管是学习、培训,拿可衡量的结果去看,这也是我们LMI的使命。我们并不是来学习最时尚、前沿先进的所谓的理论,而是要找到适合我们的。比方说作为一个小公司,但我们不一定要来学习大象是如何跳舞的,但我们一定要学习蚂蚁是如何搬家的。
让我们脱离学习、脱离课本,回到现实当中来,我相信每个人打开行程安排,或者制定工作目标时,都会出现爆炸的状态:公司的财务状况、人才管理以及公司战略等问题... 今天我想跟大家来做两个分享:
管理者的成长成熟:少而慢
以前我一直认为创业公司的管理水平就应该落后于实际需要,管理是有成本的。一个公司起步的时候不应该是管理领先于实际需求,而是落后半拍是最好的。但是一旦这个度把握不好,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付出很多的成本。而且我们观察到如果Team Leader出问题了,他会屏蔽掉我们公司倡导很多的企业文化,会隐藏掉很多问题,给公司带来的产品或者研发的损失。但更可怕的是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的损失,非常非常的痛苦。那怎么办呢?
我想分享和强调的是我们对于公司价值观的重视程度和起到的效果,我觉得非常强。我们的价值观是信任、主动、成就,我们对这个价值观的解读、执行、认知是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是相当满意的,所以我们是实实在在在使用的。
关于信任,我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信任出问题了,心里会有戒备,那公司内部的气氛是不是就有非常浓的火药味呢?不是的。我观察下来,如果信任出问题的话,它体现出来的现象是一团和气,模棱两可,最后导致工作质量、工作标准降低,这是我们看到的最大的问题。那为什么这本书击中了我的心灵呢?这本书是用一个具体的硅谷科技公司陷入危机的案例,真的是跟我们太像了,包括里面的这个人物都特别的喜欢。
另外一点是,一定要做具体的实践动作,提升管理层的能力
去年我们第一次引入了LMI的课程,我们选了10位中层的管理者参加EPP的训练。今年又进一步,这10位里面更关键的4位同学继续参加EML的课程。学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期间的案例学习不是别的案例分享,而是我们自己公司内部的案例,我们就讨论自己的公司内部的案例,每节课之后做作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务实的、接地气的,真正有可能产生实际效果的课程。而且我都已经把我们团队的这个课程看成是团建活动,这是一个学习、成长和团建的机会。

如何找到人才并留住人才 
我们创业已经进入第八年了,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的团队,我觉得大家的凝聚力、认同度是始终如一的高。我们的核心团队的稳定性极其的高,我们想要的没有一个会流失。我认为起到最关键作用的不是我们的薪水,也不是我的个人魅力,是来自于我们的愿景。
愿景是发现出来的,不应该是讨论出来的,但凡讨论出来的,我认为它有时间局限性,还有当下客观有些变量和条件的约束性。愿景一定是持续稳定的,它是刻在骨子里面的。我们比较幸运,我们的市场产品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景,而且是从公司的第一天就有了:我们是做3D机器视觉,我们要3D机器视觉无处不在,将来应该来到在座的各位身边,一开会每张桌子上或者每个房间里面就有我们的技术。
并不是说听起来比较大的一个愿景就有用。我认为对于愿景的追求和可贯彻解读执行,我们做到了三个比较好的方面:

强大、清晰、具象

不具象的愿景,我觉得在公司里面就很容易成为一个装饰品,没有办法起到实际的作用。
我们的愿景是通过技术创新,用极致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推动3D机器视觉无处不在。对于愿景我们是有几层解读,
第一层:做市场老大,全球市场老大;
第二层:关于公司商业模式的问题,是做标准化的产品还是做系统集成和服务。很多人都纠结于这两个,甚至是很多公司和人事摇来摆去,这是一个常态。我们的愿景是驱动我们在商业模式上不需要纠结的、明确的,这带给我们非常强大的力量;
第三层:推动一件事情的普及,一定是要极致性价比。极致性价比是不是意味着我要通过压榨供应商、压榨员工、牺牲毛利补贴等这些手段吗?不是的,我们一定要凭自己的结构性、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有5倍、10倍甚至是20倍、50倍的科技上面有机会实现成本优化。
为什么那么多的公司的核心员工工作了七、八年了也还是有如此强的凝聚力和认同呢?我觉得还有一点经验是我们要解读一下。
对于少部分的就是成熟度高的,或者经历最丰富的,我们的确可以跟他讲使命愿景,但你不能对所有的人都这么要求。对于中层的,甚至是对于一些技术工程师、研发人员或其他,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相信我们是在合适的市场方向做对的产品。所以我们这个愿景更加丰富的解读是几乎能够让所有的研发同事、市场的同事相信我们是在对的时间、对的方向,在做对的产品。在愿景上面我们不是简单的写一句比较漂亮的话,我们是真正做到了强大的、清晰的,并且是具象的,跟我们的产品市场甚至商业模式都结合在一起,甚至是包括技术同事的这个驱动力都结合在一起了,所以它产生了非常强大的作用。
推荐第二本书《高增长手册》,这本书印证了很多结构化的东西,它把我脑子当中散乱的很多事情给串起来了。
最后,这一句话与在座创业的朋友们共享,谢谢。